金秋十月,正是豫北平原秋作物丰收季节。原阳县齐街镇龙王庙村的村民在这个时候,最忙碌也最喜悦。
村民牛玉合早早来到田地里收获绿豆。这里地处黄河故道,种植的绿豆等农产品口感好、质量优、且绿色无公害。
牛玉合将收获的绿豆晒干剥荚后,仔细地筛选出粒大饱满、无虫害的绿豆作为制作粉皮的原料。
粉皮最早记载于北魏《齐民要术》,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中多款名菜都用粉皮配制。龙王庙村从明朝末年就开始制作粉皮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不仅是当地群众餐桌上的美味,还一度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。村里的老手艺代代传承,且不断创新,用优质绿豆取代红薯、马铃薯为原料,制作出具有清热解毒、降压益气等功效的绿豆粉皮。
龙王庙村几乎家家户户开粉坊,村民牛玉合说:“我今年59岁,六、七岁放学回家就帮忙磨石磨,祖祖辈辈都是做粉皮。一年收入五、六万块钱。”
粉皮的制作,首先是调糊。挑选颗粒饱满的绿豆,用温水浸泡,待绿豆膨胀后,用石磨磨成糊状,再放进箩内过滤一遍。过滤下来的粗淀粉沉在缸里,并同时放进引浆。放置一晚上,再用细箩过滤一遍,把浮在上面的稀浆舀出,沉淀到最下面的就是做粉皮的制作原料——绿豆淀粉。
制作粉皮时,用粉勺取调成的粉糊少许,倒入用铜或白铁皮做成的旋盘内,浮入锅中的开水上面,并用手拨动旋转,使粉糊受到离心力的作用,由盘底中心向四周均匀摊开,同时受热按旋盘的形状和大小糊化成型。置于清水中,冷却片刻后,再将成型的粉皮脱出放在清水中冷却。
最后是晾晒。晾晒粉皮的卷箔一般是用干秫杆做成的。晾晒粉皮要选在晴朗天气,卷箔上排满了晶莹剔透的粉皮,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这样制作出的粉皮片薄平整,色泽银白光洁,半透明状,有弹性韧性,口感筋道,久煮不化,柔润嫩滑,并且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及矿物质等,烩、烹、炖、烧皆可,是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,还可馈赠亲友,感受浓浓乡情。因此,龙王庙粉皮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山西等多个省市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广帅说:“我们村发展至今,现有50多家家庭作坊及小微企业,带动全村及周边800余人就业。年产值1.1亿元,已成为我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。”
龙王庙村粉皮制作技艺在2019年成功申请了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产地商标。下一步,将争取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把龙王庙的粉皮传统技艺传承好,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,打造原阳特色名产,拓宽群众增收的致富路。
区县政府网站
省内各市政府网站
国务院部门网站